被问及这一年有什么收获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总结时间。虽然这一年好像有点零零碎碎的,但是还是总结一下自勉吧。历年惯例,以孙燕姿的一首歌命名。

为爱情付出 为活着忙碌
为什么而辛苦 我仔细记录
用我的双眼 在梦想里找路
该问路的时候 我不会装酷
我还不清楚 怎样的速度
符合这世界 变化的脚步
生活像等待 创作的粘土
幸福 我要的幸福 渐渐清楚
梦想 理想 幻想 狂想 妄想
我只想坚持每一步
该走的方向

但是真正要写,却也有些无从下笔,一方面大概也是因为看到周围搞学术的小伙伴们都个个发各种牛 paper,硕果累累,自己虽然一直尽力保持一颗平常心希望走好自己的路,但是其实也是有种压力山大的感觉吧。:p 不过说起来浮躁和静不下心来似乎是大多数现代人,或者说至少是我们这一代的人在当下所碰到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吧。琐碎的互联网时代,社交网络以及和人们生活日渐不可分割的各种智能移动终端。邮箱校内微博 Facebook Twitter HackerNews Reddit cc98……总觉得渐渐变成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渐渐地所有原本可以用来思考的时间渐渐地被漫无目的地被动地浏览一条一条互无关联的并且 10 分钟之后立马就会忘记掉的“状态”这样的事情所蚕食掉。今年特地把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找出来看了一下。虽然写的是电视时代的来临对人类心智所带来的影响,但是读起来好像就是完全在影射互联网时代一样,非常地让人脊背发凉,不知道未来社会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最近突然看到有一本叫做《技术至死》的书,还没仔细关注过,不知道是不是讲相关的内容。

A Song of Ice and Fire

当然在做这些有的没的的消磨时间的事情的时候其实是拖延症的症状。不过我觉得拖延症大概还有一些比较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有时候觉得好像事情越多越容易犯拖延症,应该主要原因其实是自己的负荷确确实实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处理能力了。一方面由于外部和内部的压力使得自己不停地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尽快做完,另一方面又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容易处理的,不论开始着手处理哪一边,其他的事情都会积累焦虑从而提升优先级,结果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就好像是计算机里的多任务调度原本是为了让所有的进程看起来好像是一起在执行一样,但是如果高负荷且高优先级的进程太多了的话,大概就只能是看起来好像所有的进程是一起没有在执行了吧:大部分的时间被花在切换任务时的上下文切换上,结果就是拖延了。

虽然大概找出了问题所在但是却也一时并没有什么非常行之有效的通用的解决办法。反过来,自己这一年在拖延症和无所事事方面倒是有一些“进展”的。可圈可点的可以说是电子设备了吧。原本自己就是一个对电子产品完全不感冒的,连智能手机也都没用过的家伙,到了美国之后陆陆续续败了 macbook pro、macbook air、iphone、ipad、Nexus 10、kindle、kindle PW 之类的东西(虽然并不是全部都是给自己买的)。也不能说是完全是坏处,比如用 kindle 看完了剩下的几卷《冰与火之歌》,对英语应该还是略有点帮助的吧?ipad 用来看论文方面也算勉勉强强吧,但是差不多也仅此而已了,原本还打算用平板来记笔记的,但是结果完全不可行。比较可喜可贺的是我至今还对手机或者平板上的那些游戏没有任何兴趣。但是特别是智能手机闯入我的生活之后真的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邮件、短信还有各种社交网络客户端以及新闻、阅读器等等的推送提醒让人觉得总是被打断,到后来我就把手机上的自动提醒功能全部关掉了;另外就是现在变得非常喜欢拍照片贴到社交网络上,比如听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 talk,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并不是集中注意力去听他讲或者是去理解他讲的内容,而是拿出手机来拍一张照片放到网上,甚至还为此会错过一些关键性的内容……有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自己为啥会喜欢干这些事情,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怒刷存在感?我觉得下一年我应该要认真对待一下自己的这个坏习惯了

另一件让我一直比较头疼的是关于知识的积累问题。小的时候似乎用一个笔记本稍微分类整理一下就能做好知识管理,现在似乎却不行,有时候在一个 talk 上或者一个课上听到有趣的内容有一些启发,或者是突然想到什么好玩的点子或者是在书或者论文里看到有价值的内容之类的,都会很快忘记掉,没有办法积累起来的样子,特别是有些东西在第二次甚至更多次花很大力气搞清楚之后发现其实自己以前也是知道的,就有种一直在迷宫里绕圈的感觉。一方面现在可以用来记录的东西实际上是更多了,除了传统的纸笔记录之外,电脑上的记录工具也是五花八门,还有各种移动设备数据同步以及拍照录音等多媒体辅助记录,但是总觉得好像越来越繁杂。其实上课也有记笔记,偶尔也会写一些零散的日记或者自我总结、论文阅读简要之类的东西,但是渐渐地就会觉得好像是重定向到 /dev/null 了一样,因为几乎都是只记不看的情况,这样反而忘记得更快。一方面的原因也许是在这样逐渐快节奏的快餐式的生活中养成的陋习,什么东西都如同微博一样,地震火灾海啸爆炸袭击杀人放火核泄漏,有人结婚有人自杀有人中论文,大事小事不论是什么事都被浓缩到一百多字当中,在你睡前、起床、电梯、吃饭、排队、走路……的时候像走马灯一样过掉,悲伤一秒钟、感动一秒钟、愤怒一秒钟、激动一秒钟……为了能迅速地切换到不同的心情来阅读下一条微博、新闻、状态而学会了不管看到什么东西都能迅速地在下一秒钟 reset 自己到什么都没见过的状态,远远把需要 3 秒钟才能忘掉刚才发生的事情的金鱼们甩在了后面。而且我们还很享受或者至少是难以戒掉,感觉好像是在忧国忧民天下大事运筹帷幄,虽然批阅每个奏章微博只需要一秒钟。

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我们自己所不太能左右的:长大以后所面临的信息和数据本身就比小时候更多更繁杂了,再加上现在又正好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所以小时候的处理工具和方法也许并不太适用了。就好比我们都知道软件工程里有各种各样烦人的问题,精英程序员们组成的小团队或者甚至是单人“团队”通常比那种巨大的团队更有效率一点,但是当问题的复杂度和工作量巨大到小团队无法完成的时候,就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随之而来的“人月神话”问题了。

6.875 课程作业讨论。

嘛,也不能总说坏事。学业方面,前几天刚收到系里的邮件说 TQE 通过了,也就是说课程方面的要求完成了,之后再过掉口试形式的 RQE 的话就算是正式成为 PhD Candidate 了吧,具体应该还要等回学校之后找导师商量。虽然课程要求只是四门,但是确实也一点也不轻松,整个过程中也是学到了不少东西。一方面了解到了不论是怎样的学校,也总是同时存在非常有趣的课和极其无聊的课;另外在后期难度非常大的课程中也深切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说实话在这之前我所理解的“团队合作”无非是两种情况:某些人做其他人抄;单纯由于工作量巨大的原因而进行分工。结果在同大家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会在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把我到问题的全貌的情况下逐渐抽丝剥茧把问题解决掉。就这一方面来说,我倒是觉得把课程要求完成了这件事情上多少有点让人遗憾的,虽然包括我在内的大家肯定以后也还会多少选一些课来“玩一玩”,但是要如此认真地坐到一起来讨论作业这种事情估计也就到这学期为止了吧。而且,体会到即使在作业中讨论和合作也异常重要这件事情之后又越发觉得像科研中经常需要一个人去专研,这件事情真是会非常艰辛啊。这于是又凸显出了导师的重要性,关于这个复杂的问题我稍后再讨论。

就课程的内容本身也体会良多的,不自觉地就和自己在 ZJU 这边见到的课程相比较起来。我自己的感觉而言,ZJU 的 CS 似乎更偏向于 Engineering 一点,或者说,就我自己在那边所接受的本科教育中,似乎给我带来的一贯印象都是“计算机科学就科研方面而言已经是一门完善的学科,我们剩下的就是利用已有的成果好好地写好软件做好系统就好了”这类似的,当然也许很大程度上有我自己的认知偏差,但是我以前所理解的所谓数据结构与算法似乎就是如同中学数学一样,有那么一些预先划定好的模块,每个模块里有一些方法和模型,然后剩下的就是要熟练运用这些知识去解一些实际问题就好了:我似乎很少去关注这些算法和模型最初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以及从原始的想法到成熟的算法构造这整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更重要的是,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过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仍然是在持续进行着。另一个典型就是计算理论,最初本科的时候学这个东西就感觉有点莫名其妙,诚然自动机图灵机之类的东西是很有趣,但是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这些东西好像是几十年前大家玩一下现在只是作为历史一样让大家了解一下就好了;结果现在在 Cryptography 的课以及一些 statistical inference 相关的课里频繁见到 information theoretically vs computationally 这类的对比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式,才意识到这些东西其实并不是历史。

Japanese Class.

提到课程当然必须要说日语方面的进展。不过进展这个问题很难描述,简单地来说动画片能听懂大部分到几乎完全听不懂的情况都有——取决于对话的内容。在一些活动上偶尔碰到日本人的情况,基本的聊天似乎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话说回来,国外的日本人真的是无比的少。今年碰到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日语老师池田先生,无比阳光可爱又耐心好啊,可惜下个学期不教我们这个班了,真是怨念。有一次日语课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课上介绍学校的去日本交流实习的项目,他说你们如果不去一次日本,学了这么久的日语不是白学了,不要告诉我你是为了看漫画。虽然我自己最初开始学日语的原因只是为了能唱一首日语歌而已,而且我对日本的文化其实并没有太大兴趣(或者说作为理工科学生我对任何文化都没有什么特别浓厚的兴趣),但是他的话也有点不好辩驳。只是对于一个 graduate student 来说,能够挥霍的暑假就只有那么几个,究竟要不要用在去日本这件事情上,我也是纠结了好久,现在来看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大概明年暑假就会去日本度过了吧。

人像,中性笔,2013.12.

纠结的原因主要在于要不要找美国本地的实习。实际上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我在今年暑假是在 Shell Oil 度过的。其实差不多相当于实验室外派吧,总之这个实习并不是我自己找的,因为还没有摸清情况,本来还以为第一年如果就去实习的话老板会不会不高兴什么的。但是其实长这么大这居然是我第一次去正式的公司实习 -.-bb。体验的话,可以说是不好不坏,大概作为一个没有去实习过的人来说我对实习这件事情的期待可能会有点不切实际吧。当然是收获了很多东西的,但是如果要说我不喜欢的地方的话,一个是公司制度管理比较复杂,自己的电脑上几乎没有任何权限,要申请公司管制下有的软件都要一个星期左右,其他的第三方工具更是复杂;还有就是公司朝九晚五的生活,很奇怪,上学的时候同样是每天定时作息,就觉得过得很充实很舒服,但是在公司上班的话,下班回到家就觉得很累很烦完全不想干任何正事了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还有就是公司里大部分是做其他方面研究的,所以不太有知道我具体在做什么的人,好处是你比较自由一点,还可以抽空了解和学习一下其他一些不太相关的知识之类的,坏处就是碰到问题找不到谁讨论,容易陷入死角。其实这也算是一直以来都让我比较崩溃的一点:关于和别人交流和讨论研究上的问题这件事。

或者说更细化一点的话,就是和导师之间的交流问题。一方面大概是我的性格上不太主动,但是似乎更重要的是我不太能把我好应该怎样同导师交流。就连我在 ZJU 的时候也是一样,大部分时候都是导师不找我的话我就自己闷头搞自己的。到了这边来之后导师是一个非常 senior 的人,于是这种情况就变得更加严重了,一对一单独交流的情况少之又少。虽然我确定如果我真的要找他的话,肯定还是经常能抓到人的,但是我完全搞不清楚哪些问题是应该和导师讨论的哪些又是应该自己去处理的,以及怎样去发起一些话题之类的……唔,要是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全程观察一下某个人和他导师的交互的话,应该会很容易上手吧!嘛,不过也许也不一定,想想以爱情为题材的电影电视有那么多,大部分人最初碰到感情上的问题也还是很难处理好的样子。恩,这件事情也许我什么时候得找别人聊一聊才行。其实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真是非常复杂呀,比较严重的情况就是闹分手了,就我来了这里的一年半的时间内,看到的和平换导师或者不太和平地换导师或者有换导师的意图萌发出来的情况也不算少了,当然研究兴趣不太 match 方面的原因也有,但是似乎处事方式之类的会成为主要的导火绳吧?

人像,水彩,2013.05.

所以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因,如果是明年暑假要找实习的话,我就希望能去和专业非常相关的 mentor 一起做事情。Career Fair 的时候去看了一圈,去申请了一下 Google 的实习,Google 这边不管你面什么类的项目,都得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过一轮 general 的算法面试的样子,原本就一直听说 Google 的算法面试很变态,所以还特地花了一些时间来复习学习了一下算法和数据结构方面的东西,结果面试的时候题目平均来说并不是“变态”级别的,大概实习的面试比工作面试要简单的缘故吧。不过有一面中有一题自己感觉完全抓不着头脑,超时了都没有做出来,原本以为一定挂了,没想到却过了然后进入了 project matching。前后一共聊了九个 project,后来 HR 都吐槽说我们这个邮件 thread 太长了要新开一个 thread。其实其中不乏一些很有趣的项目,像分布式计算的资源优化调度建模,Crowd Source 的任务分配,gmail ranking 优化,google shopping 的商家 ranking 之类的门类差别很大,但是就这样不依靠 connection 直接找 Google Research 下面的项目好像就比较难找的样子。因为另外一边是去日本的暑期交流,让我纠结了挺久。其实在 project matching 的过程中也逐渐搞清楚了自己对 summer intern 的 expectation,如果当自己是做 machine learning 的人的话,像这样把相关的技术应用到不同的问题中确实是去公司实习的一个主要途径,但是我觉得在现阶段我还是更希望增加自己在 machine learning 本身这方面的经历和经验。至于应用方面的实习,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大概在比较高年级的时候再找会比较合适一点吧,特别是如果我届时打算进入工业界的话。所以虽然这次放弃了以后如果再想申请的话大概还得再面对一次算法面可能会很麻烦,但是 HR 催得也非常紧我也只好一咬牙 withdraw 了这次的申请,转去考虑日本暑期交流的事情了。

皮卡丘,电脑水彩,2013.06.

课余方面主要的一点是画画。人像绘画方面,目前仍然没有达到自己能满意的程度,很多基本的地方还不知道如何掌控,比如人物的注视方向等等,所以现在也还不敢随便画身边的小伙伴们。当然论相对水平的话感觉和去年的时候还是有一些进步的。到头来我似乎是越来越习惯用中性笔来画画了。至于绘图板倒是今年几乎都没怎么拿出来过。

另外一个就是水彩。一月份的时候见到小熊君,逛到艺术用品店的时候顺便请教了一下于是买了最基本的十二色颜料还有一些纸和笔,结果似乎也拖到五月份才突然决定画一画试试,最开始完全搞不清楚状况,笔蘸了颜料往纸上涂,完全是在画油画的感觉,不过后来看了一些视频之类的了解了大概。水彩这个东西有个好处就是好像乱画都看起来非常好看的样子……-.-bb总而言之那种把手和桌子搞得脏兮兮的好像还蛮好玩的样子,这种大概就是电脑绘图中体会不到的乐趣吧。当然我并没有一口咬定哪个好哪个坏或者我喜欢哪个,因为我就是觉得电脑绘图和传统绘图都各自有各自的好处了。像水彩之类的传统画法没有图层、选区之类的,画复杂的形状还有前景背景之类的融合的时候有时候就变得非常困难或者麻烦。现在 Corel Painter 里的水彩功能也是越来越强大,可以模拟各种干画、湿画等等,只是计算量很大,要画得流畅的话对电脑的配置要求比较高,否则就是先画了一笔之后再看到笔触结果被慢慢计算和显示出来,这样的体验是非常糟糕的。

街道,水彩,与小树君合作完成,2013.07.

暑假的时候得到小树君的指点,又画了好些水彩画,虽然对于调颜色还是很没头没脑,不过妈妈家刚好在装修房子,她打印了几张我的画装裱起来挂到房间里,还居然真看起来有点像模像样的感觉。:D

由于学校的宿舍第二年的学生抽签是没有优先权的,所以为了能继续住在目前的宿舍里,我还去申请了宿舍的 officer,结果申到 publicity committee,主要就是负责设计海报的。想不到自己整天胡画一通居然也还有能用上的。但是偷偷地说我的 PS 技术其实还是一如既往地烂。

美国这边锻炼身体的人真是出奇地多,自然也受到一点感召。一开始主要是跑去楼下的跑步机跑步,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觉得跑起来非常无聊,因为自己耳鸣也没法在跑步的时候戴着耳机听音乐之类的。后来想想既然学校有这么多的社团资源之类的干嘛不趁还是学生的时候好好利用一下呢?正好当时日语课的班上有一个同学居然是学校剑道部的部长,于是就咨询了一下她然后跑去看看,不过那个时候已经是快要期末了,去他们训练场地那里根本就一个人都没有。到了第二学期部长大人毕业了,我看他们网站上连训练 schedule 都没有了,不知道是不是已经解散了,于是就作罢……直到后来在宿舍楼下看到空手道部的海报,便直接跑去跟着他们练习了,还挺好玩的。

另外,年初的时候跟小伙伴们一起报了学校组织的滑雪活动,跑到加拿大边境那边的雪场呆了三天,简直是太好玩了!而且这次让我体会到了所谓的把学习工作完完全全地抛开,专心致志地玩是什么样一个感觉。今年冬天本来也还想去,不过和回国的时间冲突了就没有去成。上个冬天后来波士顿自己也下了很大的雪——确切来说是雪灾,外面公路上的雪积到了大腿根部那么深,真是太激动了,我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雪,小时候就一直在幻想北方那种厚厚的雪踩起来是什么感觉。夏天的时候也稍微玩了一下,美国独立日的时候在查尔斯河边看烟火,非常漂亮,河对岸咱学校的 Green Building 也卖萌开始用整栋楼的窗户展示像素化的烟火。然后周边主要是去了女巫镇,坐了紫线火车过去,美国的火车真是空啊,一个车厢也只有两三个人,小镇非常有气氛,除了女巫周边以外,还有传说中的美国第一家糖果店;回来的时候坐渡轮,话说长这么大终于第一次亲眼看到海了……

初中母校的小朋友们

国外的这一段时间的生活,其实很快就习惯了,我果然是一个四海为家的人,当然那边生活比较舒适也是重要原因了。要说国内国外的生活对比,其实大部分也还是差不多,只是一开始到国外的那一阵子,每次在街上走着走着想到大街上的人全部都是讲外语的,自己现在成了外国人,就觉得很好玩,然后情不自禁地笑起来……=.=bbb当然区别的地方也是有的,我倒是没有怎么去过所谓的黑人区之类的,可能比较会有一些偏差,总之在我呆过的地方,大家都会很有礼貌,比如电梯会把着门等后面的人,开门时会把着门等后面的人,斑马线或者其他任何地方也是几乎绝对地车让人(当然这也可能是交通法规执行比较严的缘故),在国内的话,无疑有车的人就是大爷了,不服气撞死你。国外的书是贵到不行,我在国内的时候可以说买书是我最主要的败家方式,到了那边都不敢随便买了。还有就是安全、信用方面国外就搞得很简单,比如信用卡刷卡的时候不用任何密码之类的,支票之类的各种涉及到身份验证的地方也只需要签名就好了。一开始觉得好像很不安全的样子,但是渐渐习惯了就觉得很方便。到了国内就是各种乱七八糟的什么密码锁密码狗令牌安全控件短信验证等等一大堆。

MSTC 办公室合影,按年级排序,感谢 boisde 拍的照片。

在国内探望了一些小学同学,他们纷纷都成家立业了,而且好像约好的一样,小时候经常一起玩的几个小伙伴今年陆陆续续地生了两个男孩两个女孩……初中同学好像就没有这么快,只有一部分已经结婚了的样子。顺便去看望初中老师的时候被抓去看她今年刚带的初一的班,小朋友们好可爱,想一想都十多年过去了,自己读初中的时候当时教我们的老师也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年纪吧,而我们读初中的时候,他们大概也才刚刚出生。学校也搬到了新校区,很多东西都变了,但是很多东西都又没有变。至于高中同学,大多都失去联系了,简略地见了几个人。去杭州的时候也见了一些大学的朋友,主要是 MSTC 的一些小朋友们还有之前实验室的一些人。

等待多年的九州《旅人》系列今年斩鞍又写了两小段,甚是欣喜,不过好像紧接着又被拖延了,这些故事,期盼着快点写完,但是又期盼着永远也不完结。

moonykily 订婚。

今天还突然看到 kily 订婚的消息,非常激动,这么多年的马拉松异地,终于要修成正果了!实在是非常不容易。于是回想我自己呢,在今年年初的时候终于从那段持久的纠结中走出来了,想不到离正式分开都已经好几年了。最后自己的理解是,如同众多其他的故事一样,算是两个人在不太合适的时间遇到了吧,缘尽了,朋友还是有得做的。成长当然是有很多的,所以其实非常感谢这么一段经历,但是也并不是说就一下子到了非常成熟懂得完美地去和人相处了;另一方面一些小的副作用也是有的,可能有些时候对某些事物会更多一点地持保守或者怀疑的态度了吧。至于今后的路,暂时先保密,总之我会真诚地去对待生活和自己的!

就算一路上偶尔会沮丧
生活是自己选择的衣裳
幸福 我要的幸福 没有束缚
幸福 我要的幸福 在不远处

新年快乐!新的一年,要更加努力啊!: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