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en and pencil and paper is nothing if you have nothing to say. Otherwise do pretty watercolors and forget it.

Reportage Illustration: Visual Journalism》是一本介绍 Reportage Illustration 的书,Reportage Illustration 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大概应该叫做“新闻插画”,但也许称作“新闻速写”更恰当一些,它可以归类到 Visual Journalism 下面,基本上是指新闻或者艺术工作人员通过现场作画和记录来报道某一个具体的事件。我最初了解到这本书以及这个行业是在公司的艺术兴趣班的一个叫做 Visual Journalism 的课上,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各种不同的场所,例如音乐会、咖啡店的脱口秀表演、户外甚至是一起观看某个著名的视频演讲等,然后让大家通过速写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对现场体验进行描绘和记录,关键并不是要画出多么漂亮的画,而是要通过速写的方式记录下当时的氛围、声音、色彩、对话、天气等各种感官体验。

整体而言还挺好玩的,虽然和照片甚至录音录像相比通过速写能记录下来的信息量极少,但正因为能记录的内容有限,我们需要舍弃大量东西,反而导致我们记录中的内容是在现场令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体验(当然要做好这一点也是需要经过许多训练的)。所以再回去看自己当时的涂鸦时可能更容易重现现场的感触和记忆。然而这针对“个人”而言很合理,但是如果读者不是未来的自己,而是作为真正的新闻报道那样的形式给呈现给他人的话,看到杂乱的涂鸦和速记时能够重现的氛围体验有多少就很难讲了。所以我读这本书的一个疑问其实是这个行业究竟是如何存在的。

Joe Monro, Easton Community Centre Kitchen, used by the charity Foodcycle to cook surplus food for vulnerable people.
Tim Vyner, commissioned by The Times for the 2012 London Olympics.

书里有许多新闻速写艺术家的采访,各种项目范围也很广,从非常硬核的战地采访到军火交易暗访,到普通的游行、体育赛事的报道,再到一些比较具体的诸如铁路修缮工程之类的甚至是音乐会、法庭记录等等,有些人从卫报、泰晤士报、纽约客等著名媒体接受委托。所以这个行业的存在性本身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就新闻记录的目的而言,采用速写而不是影像记录的方式仍然让人不是那么理解。

也许历史发展可以算是一个原因,在不同定义下新闻速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不同的时代,不过公认的一个标志性起点是十九世纪末的 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当时报纸创始人发现配图会极大增加报纸销量,但当时的照相技术还很原始,所以就采用了绘图的方法。到了现代,新闻速写虽然看起来依然存在,但是很显然已经不是主流了,可能只有诸如法庭、古典音乐会和部分博物馆等禁止摄影的场合下才会必须要选择速写。前泰晤士报高级艺术总监 Martin Harrison 在采访中被问及什么情况下会为一个报道委任艺术家而不是摄影师时说可能主要是项目预算比平常更高的情况吧。看来如果预算不受限制的话,很多时候还是取决于总监或者编辑对视觉风格的艺术偏好,但客观而言,差别并不只在于艺术风格,因为摄影显然能精准记录和传达更多的信息,这对于新闻报道来说应该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也许并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是冷冰冰的客观描述,像战争、社会问题之类的话题也许是很适合加入一些人文气息和记者自己的主观体验的。例如艺术家 Bo Soremsky 在书里的访谈中提到:

In many cases a photo is much more effective than an illustration. From my point of view the most interesting and appropriate topics for reportage illustration are those which can hardly be depicted in photography or video. This can be witness reports, memories from the past, or predictions to the future. Or it can be a very personal story, which refers to the experiences of the reporter.

但是“速写”即便能记录下来的记者的个人感受,这种极端简略和极具个人风格的速记方式能否有效地将同样的感受传达给读者呢?特别是相比于能记录下海量细节的摄影,或者是后期精心构图和编辑得到的完整插图。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还是没有被完全说服。而且从纯美观的角度来说,书里不少速写都不是我喜欢的风格,所以对于这本书个人评分四颗星。但是书里有很多正式的新闻报道项目的介绍以及相关艺术家的采访,对于认真考虑想将这一行作为职业的人来说大概还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吧。

另一方面,虽然我对新闻速写在“传达”方面(他人作为读者)的效果比较不确定,但是对于“记录”方面(将来的自己作为读者)的效果却是毫不怀疑的,所以同样的手法用来记录个人体验其实是非常棒的选择,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旅行速写 (travel sketch),或者更宽泛地集合文字、印章、贴纸、票根、速写等各种元素于一体的旅行手账。在网上搜索旅行手账或者 travel journal 之类的关键词能找到很多很精美的例子。

旅行手账示例(lihaopaper@Instagram:Day_8 Osaka)。
旅行手账示例(constancechel@Instagram:🇮🇹 3 jours à Rome > Doodles)。

说实话,我自己并不太清楚要制作非常精美的旅行手账需要花多少时间,如果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上面,可能手账本身会变成了重点而无心去体验旅行本身的乐趣了。但是把握得好的话,适当放满节奏,多花一些时间去整理旅行中的体验倒也不失一件乐事,定能让所闻所感能更深刻地沉淀。但是如果目的主要在于记录而不是展示,在设计感和美观层面其实不需要那么高,以自己最顺手的方式记录下现场最印象深刻的感官体验,只要将来回看时自己还能看懂就没有问题。

而且以何种方式进行记录完全是个人选择,例如并不需要用速写完全代替摄影,也可以是相互结合的方式,现在有像 iPad Mini 6 这样便携且能搭配 Apple Pencil 进行 digital sketch,又能方便扫描拍照摄影录音以及进行媒体编辑的设备,制作多媒体混合的旅行记录似乎变得更加容易了。不过由于近些年都没有机会旅行,所以还没有试过,多种媒体处理起来想必也是相当繁琐的事情,就我自己过去的经验来讲,最简单的绘图本速写+简略文字描述就能很方便地记录。

种子岛与屋久岛之间的高速船候船游客。
在函馆电车上画乘客速写的几个小伙子。
在札幌车站 KFC 里学习的中学生。

我自己最开始做旅行速写是在 2014 年在日本暑期访问期间,当时由于个人原因内心非常低落,访问接近尾声的时候安排了一个穿越日本的旅行,从东京那样的大都市到客店晚上直接留了大门不锁的偏远小镇,跑去了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最有意思的大概还是当时留下的一些速写和记录了。因为行程异常紧张,所以速写都是在现场完成,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在乘坐巴士、电车、渡船甚至缆车的时候仓促作画,我当时的主要兴趣是记录周围的人们,在亲自尝试之前我自己也不相信在这样 dynamic 的环境下能有机会画下任何东西来,结果令我自己也非常惊奇,真是要非常感谢当时极力鼓动我去做这项尝试的小伙伴 Sonya。

回看当时留下的涂鸦,有一些印象深刻,甚至有种立刻就能回放当时的影像的感觉,也有一些印象模糊,需要靠当时记下来的一些旅行笔记才能回想起来一些细节。从那之后在后来的一些旅途中我也有随身携带速写本做记录的习惯。不过自己当时并不太清楚 visual journalism 里的一些从多方位对现场进行描述和记录的“技术细节”,例如通过图画或者文字记录天气、温度甚至声音等等,也许在以后的旅途中可以做这些尝试。当然,还是要再强调一下的是,把旅行速写搞得太复杂,到时候主要目的变成了画速写而不是旅行本身的体验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虽然本末倒置也没有什么问题,例如 Craig Thompson 的《Carnet de Voyage》是他在摩洛哥的旅行速写集,但同时也是出版社正式委托的项目,甚至可以归类到正式的 Reportage Illustration 中。他自己(至少在速写集中声称)旅途中各种痛苦各种想回家,但也还是坚持完成了这个项目,画下了许多摩洛哥当地的建筑、民风和自己的体验。不过和《Reportage Illustration: Visual Journalism》书中的许多其他例子相比, Craig Thompson 的画风我非常喜欢哈哈。

图片摘选自 Craig Thompson 的《Carnet de Voyage》。

(我近些年了解到)实际上和旅行速写类似但是将重点放在速写上的有一项专门的活动叫做城市速写 (Urban Sketching),虽然叫这个名字,但是其实主题并不局限于城市风景,它将速写体验本身,或者速写所描述的场景作为中心而淡化旅行的元素,实际上很多时候城市速写是在自己所在的城市甚至是街角的公园或者咖啡馆里完成的。在疫情之前我也时常去周围的咖啡馆画速写。

城市速写其实是在全球范围内相当流行的一项活动,时常有各处当地爱好者们举办的集体速写活动。如果想参与到有组织的活动中去的话,可以参考 Urban Sketchers 官网,还有一个叫做 Worldwide Sketch Crawl 的古老论坛网站,如果翻看几个月前的活动的话,似乎都还有在很活跃地举办。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城市速写的信息,也可以参考 Urban Sketching World 网站,此外相关的书也非常多:

城市速写里似乎最常用的媒介是水彩,近些年用平板进行 digital sketch 的方式也逐渐流行起来,但是现在的设备虽然在便携性上已经做到很好了,但其实很多设备在室外阳光下可见度还是不太行。也可以看到大家各自的画工和画风差异都非常大,看起来像是一个很友好和鼓励兴趣的团体,但是我其实并没有去参加过这样和陌生人一起画速写的活动。

就画风来说的话,城市速写我最喜欢的几个艺术家是滑滑板的 Captain Tom、爱画超广角镜头的 Paul Heaston,以及最近才知道原来神级画师金政基早期也画城市速写的。自己有尝试过临摹和模仿 Captain Tom 那种看似潦草的画风,但是发现自己无论是水彩还是速写功底都还差得很远。

Captain Tom 的咖啡杯速写。
paulheaston@Instagram 的速写。
金政基早年速写(摘自 2013 速写集)。

最后还有一个好玩的项目 Virtual Urban Sketching:主要是通过谷歌街景之类的找一些随机的或者奇怪的地点进行速写,在网上搜索的话也能找到不少大家发的虚拟速写图,似乎在新冠疫情开始之前就已经有这项活动了。这样的话“旅行”的元素几乎就被降低为零了 😅,虽然如果画到好玩的地方的话似乎还是会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例如去年突发奇想做的虚拟台湾环岛游。但是这样的印象基本上仅限于一个单点,并没有办法像真正身临其境到现场那样可以得到的包含了周围环境的全方位感官体验和记忆。

左上是临摹 Captain Tom,其他是台湾虚拟环岛速写图。

而且我在速写方面更感兴趣的还是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以及和环境的交互等等,但是出于隐私考虑谷歌街景之类的服务里人几乎都是被严重模糊掉的,所以也少了很多乐趣。但是虚拟城市速写作为速写技法的练习还是很不错的啦!虽然画技和画风都还没有磨炼好,但翻起以前的旅行速写,也会涌起一阵想要去旅行的冲动了呢,疫情居家果然是憋了太久了!